首頁 > 宇治茶的歷史與發展

宇治茶的歷史與發展

日本茶是以宇治茶為源頭擴展至日本全境,持續發展至今日。

宇治茶生產的開始與展開

「抹茶(覆下栽培)」:12世紀以後

保護400年的傳統,自然摘培的本簀茶園的手摘茶

12世紀後期為止,日本從中國傳來將露地栽培的「抹茶」注入熱水飲用的「點茶法」,至14世紀中期為止,宇治開始了茶的生產。到了15世紀,宇治茶受到京都天皇及足利將軍家等的保護,成為日本的頂級品牌。16世紀初期, 伴隨著邊用餐邊鑑賞茶器及製茶的「茶之湯」的登場,16世紀後期,茶聖千利休將「茶之湯」裡其一分野的「侘茶」集大成。「品茗會」非常受到織田信長等戰國武將等人的喜愛,他們的茶會也獨佔使用宇治的「抹茶」。從此,宇治的「抹茶」的生產支持的「品茗會」的發展。

在當時的宇治於,開始了覆下摘培而為了遮光將茶園全體蓋上蘆葦及稻草,世界上從未見過的「覆下茶園」登場了。並且,也使用了從京都供給來的菜種油粕,乾沙丁魚,下肥等優質有機素質肥料。從此開始誕生了,與露地栽培出的有著較強苦澀味的「抹茶」不同的是由覆下栽培出的擁有鮮濃綠色及甜味的日本固有的「抹茶」。

17世紀以後,宇治茶受到德川將軍家的保護,將每年將軍家所飲用的新茶由宇治遇到江戶的「御茶壺道中」制度化。負責宇治茶的製造.販賣的宇治茶師將稱為合組的混合工程,從京都開始依個人喜好組合的製茶添加了許多創意工夫。
最終,使在宇治的覆下茶園與茶生產設施(茶工廠)等形成了集落及宇治茶師的房舍等構成了市街。

宇治茶生產的革新

「煎茶(露地栽培).玉露(覆下栽培)」:17世紀以後

 17世紀中期,由在宇治的建造萬福寺的隱元傳下將揉製的茶葉加入熱水飲用的泡茶法。
18世紀由宇治田園湯屋谷為中心的茶園的茶農家發展出以將放在焙爐上邊蒸熟新芽邊用
手搓揉乾燥的宇治製法(青製煎茶製法),擁有色.香.味的日本固有「煎茶」登場了。
此宇治製法在19世紀後半左右由宇治田原或宇治等生產者推廣至全國,形成現在的「煎茶」
的基本製法。
此外在宇治田原生產的「煎茶」主要銷往江戶。因此,在宇治田原湯屋谷生產「煎茶」的茶農與批發商的集落,因位於水陸交通重要鄉鎮入口,催生出了由從事「煎茶」生意的茶葉批發商構成的市街。

日本特有的「煎茶」所誕生出的手揉的青製煎茶製法

伴隨著「煎茶」的推廣,宇治田原町及和束町等山間部分,利用現有的傾斜地形開墾出稱為「延山開墾」的茶園方式等,將露地栽培出的「煎茶」產地擴展開來。再加上「煎茶」是幕末的開港期所迎接的對美國市場為中心的主要輸出商品,對外資頗有貢獻。此時期,南山城等山間部份也開墾了茶園使產地擴增。

此外,19世紀前期,宇治將覆下栽培與宇治製法作結合,使宇治茶的製茶技術提高了更高一層次的「玉露」誕生了。經覆下栽培的綠茶中,「抹茶」的栽培在19世紀後期為止只受宇治茶師們的認同,因「玉露」並未受到管制,故現在的城陽市或京田邊市等木津川沿岸的河堤與丘陵栽培了廣闊的覆下茶園。

日本特有的「煎茶」所誕生出的手揉的青製煎茶製法

此結果,在京都南部的山城區域的茶生產地,從平地到丘陵至傾斜地、和按用地等佔地廣闊。栽培「抹茶」、「玉露」、「煎茶」等的覆下茶園或山坡地的露地茶園等茶園及適合茶生產的設施等形成了集落。
18世紀開始至19世紀,在京都的文人與畫家間流行起利用「煎茶」所發展出的文人茶,宇治製法的「煎茶」或玉露等也被大量的使用。關於「煎茶」及「玉露」原本是農作物的加工品,為了讓茶保有多量的品質及味道,茶商們也發達了混合技術。

迎接明治維新(1868年),京都府南部的山城區域的「煎茶」的產地利用木津川的水運等朝輸出投入了生產。木津市上狛區域原本是以綿商為主賣茶為輔的經營,此時期已朝著混茶及批發商等茶商專業道路上邁進。

結果,利用擁有交通聯結點之地利的上狛形成了茶的批發商的城鎮。

宇治茶生產的發展

20世紀以後

日本特有的「煎茶」所誕生出的手揉的青製煎茶製法

茶葉被作為產業發展以來,此生產,皆是透過手摘及手揉等手工作業。另外,因茶園的增加及栽培技術的改良等使茶葉的產量增加。進而促進了製茶機械化的發展。
「抹茶」的機械化由宇治開發了製茶機械,「煎茶」則是為避免機械化造成的粗製濫造,開發出完全模仿「手揉」技術的製茶機器。也開發出摘茶機。
機械化被推廣至京都南部的山城區域,為了維持品質而努力著。另外,也發展出將碾茶碾碎製成抹茶的茶臼自動化及為保存茶葉的茶箱等相關道具也開始了技術革新。
20世紀中期起在此地區發展出集團茶園的造成及共同製茶工廠、防霜設施等茶生產的相關設施的設備整頓,到目前為止持續進行著。
另外,至目前此地區還是保有使用竹簾及乾稻草等傳統本簀及寒冷紗的覆下茶園的自然栽培方式及手摘作業。

 「宇治茶生產的景觀」是以上關於宇治茶的栽培,加工,流通等相關土地利用與設施,此外包含開發,改良等多樣化發展及宇治茶生產的歷史變遷,多樣化的樣貌等多重要素全部包含在內,所有的構成要素裡相互牽連的關係至現今仍持續保持著。

年表

山城的歷史⋯⋯綠字

宇治茶的歷史⋯⋯白字

時代 宇治茶の歴史
平安時代

(794年~1185年)

從唐朝傳來蒸製等殺青、不揉捻、以煎茶法飲用的茶葉。
【將茶煮出飲用的文化】
815 包含山城的畿内等種植茶,並被下令上貢(「日本後紀」【最古老的茶之登場的紀錄】
平安京大内裏茶園の茶を宮廷法会「季御読経」で使用
1053 建立平等院鳳凰堂
1102 建立白川金色院
1107 建立淨琉璃寺九體阿彌陀堂
鎌倉時代

(1185年~1333年)

從宋朝傳來蒸制殺青、不揉捻、以点茶法飲用的茶葉。
【將茶溶解在熱水中飲用的文化】
在栂尾開始栽培茶
1222 相傳開始開鑿海住山寺核心、瓶原水渠
1331 元弘之亂、笠置寺燒毀
在宇治開始栽培茶
南北朝時代

(1334年~1392年)

1343 流行闘茶
室町時代

(1393年~1573年)

1428 正長的農民暴動
1476時 宇治茶與栂尾茶皆受到天皇與將軍等愛飲成為了頂級品牌
「無上」「別儀」等初期品牌茶誕生【宇治茶師以宇治鄉為中心經營著分佈廣闊的茶園,經常開發出更好的商品】
1481 一休宗純逝世
1485 山城國暴動
16世紀初 茶之湯登場
16世紀後半 建立宇治七名園
覆下茶園的出現(宇治市)

日本特有抹茶誕生
在中宇治,為了製作茶之湯所使用的茶,形成了宇治茶師的住宅街
安土桃山時代

(1573年頃~1603年)

1573 織田信長在宇治植島打敗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
1577 在葡萄牙的傳教士喬安.羅多力凱斯所著作的「日本教會史」中記載著宇治的覆下茶園的樣貌
1582 本能寺之變、山崎合戰
1584 豐臣秀吉對宇治鄉發出「禁制」、此特權受到認可
1587 豐臣秀吉 在京都北野舉辦大茶會
茶之湯形大成(千利休)

江戸初期

(1603年頃~1691年)

1632 茶壺道中制度化(約250年間,持續至幕末)
【宇治茶師將稱為合組的混合方式等創意工夫整合,從京都開始將喜好茶的茶人喜好結合製作茶る】
1639 松花堂昭乘逝世
1654 從明朝傳來鐵鍋炒制殺青、揉捻、以淹茶法飲用的茶葉。
【將茶浸泡至熱水萃取茶湯飲用的文化】
1663 隱元在宇治創建萬福寺
1690 德國醫生坎普貝爾(Kaempfer)所著的『日本志』中有宇治茶的記載
江戸中期

(1692年~1779年)

1712 木津川大洪水
1735 賣茶翁 京都東山區域開設名為通仙亭的茶店
【因文人與知識人間開始流行煎茶為契機】
1738 (宇治田原町)發明宇治製法(青製煎法製茶)

由蒸製法而成的煎茶誕生
在江戶煎茶大流行
至幕末為止,宇治製法已普及全國
江戸後期

(1780年~1867年)

進行茶園的開墾及煎茶產地的擴增
1835 玉露的開發(宇治市)

玉露的誕生
覆下栽培木津川沿岸的河川濕地及丘陵間擴大
1859 橫濱開港(日本茶輸出開始)
木津川沿岸的上狛區域形成了宇治茶集散地的批發商街
1867 神戸開港
【宇治茶,作為主要輸出商品對取得外資獲得貢獻】
【批發茶商的輸出發信基地】

明治時代

(1868年~1912年)

延山開墾茶園(強化煎茶的生產體制)
1870 開始開拓童仙房
1876 官營鐵道(現JR)京都大阪開通
茶道成為女子教育中的一環
輸從出口轉為國內販賣,宇治茶普及至一般家庭
1901 木津農學校建校
大正時代

(1912年~1926年)

機械製茶的增加
昭和時代

(1926年~1989年)

1955 手铗采摘的开始
1965 利用可搬運型摘採機的採收開始
山成茶園的開墾,防霜扇的設置開始
平成時代

(1989年~)

1998 利用乘坐型摘採機的採收開始
依據地形改良的集團茶園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