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宇治茶的历史与文化

宇治茶的历史与文化

宇治茶的历史与文化

出处:“宇治茶的历史与文化” 京都府茶业商会主页

茶山栂尾之碑
镰仓、室町时代,栂尾素有茶山之称,被视为宇治茶的发详地。

一般认为,宇治茶的栽培始于13世纪初的镰仓时代,受惠于土质、地形等良好的自然条件,茶叶栽培在宇治获得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在14世纪中叶,随着饮茶习惯的普及,宇治茶成为一等赠品,品茶猜产地的“斗茶(唐代称之为‘茗战’)”兴起。
不久,饮茶与料理相搭配,鉴赏客厅饰物与茶具的“品茗会”开始出现,在商人等中间一时成风。
在15世纪,宇治开始与京都的栂尾并称第一茶叶产地。宇治市现存的“奥山”茶园(“宇治七名园”之一),继承了室町时代之后的茶田。
到16世纪下半叶,宇治开发出了有“遮阴栽培”之称的栽培方法,生产出了色泽鲜艳,浓绿味甜的茶叶。日本特有的抹茶出现了。
茶圣千利休集其大成的“品茗会”,将此宇治茶视为首选,不断设法提高其品质。此外,作为“品茗会”舞台的茶室,是为以茶或料理待客所建,今仍认为是千利休所建的茶室“妙喜庵待庵”(京都府大山崎町)、三千家(表千家、里千里、武者小路千家)的茶室及茶园等,留下了极富文化价值的资产群。

17世纪初,第三代德川将军家光命宇治上林家制作朝廷贡茶与直供将军府的高级茶品,建立了将新茶运至江户的“茶壶道中”制度,并延续长达250年。宇治的茶师们是肩负这一“茶壶道中”制度的核心,长期、持续支撑起了日本的茶文化。在宇治市宇治桥大道,茶师住宅及制茶场构成的市街至今犹存,令人顿生怀古之情。

永谷宗元生家

到了江户时代,17世纪初,宇治万福寺僧人隐元和尚将锅炒煎茶(揉制)传到了日本。并且,在江户时代中期(18世纪中叶),宇治田原浴池谷的永谷宗元,又开发出了将蒸过的茶叶新芽在烘炉上揉干的划时代的“宇治制法(青制煎茶法)”。该制法所得之茶最先稍往江户,大获好评,后在获得全国好评的同时,宇治制法也普及到了全日本各大产地,现在仍是日本茶的主流制法。

大雄宝殿
万福寺正殿,最大的寺院。是全日本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以柚木制成的历史性建筑,极为重要,珍贵。

不只如此,江户时代后期,宇治又以宇治制法将遮阳栽培的茶叶制为“玉露”,采以宇治制法制作的煎茶、玉露的饮茶会以京都为中心,在文人中间蔚然成风,并创造出了煎茶专用的茶席。自幕府末期到明治时代(19世纪),宇治茶作为出口产业的重要一翼不断发展,旨在振兴日本出口的高级茶叶的生产供应体制不断健全。在京都山城地区,不只是和束町,南山城村也开垦了茶田,形成了充分利用地形特点,有“垦山”之称的优质茶园与茶田的独特景观。
到明治时代后期,宇治茶的销售开始拓展国内市场,在以邮购等方式让饮茶扎根于一般家庭,成为一种生活文化的同时,发挥其他产地无法企及的加工、混和技术进行多样化的高档茶生产,进一步巩固了宇治茶的名声和地位。